黄锴:论行政行为“明显不当”之定位——源于“唐慧案”的思考
■现场传真接到市民举报 立即查看现场根据热点区域内的情况,肖鹏和张普青来到丰台区梅市口路,对这里的一家烧烤餐厅进行突查。
涉及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农药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则上实施停产。在治理措施上,方案提出全面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任务。
工业企业大宗物料实施错峰运输。同时,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多个行业在采暖季将错峰生产。8月7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率先进驻四川省开展督察工作,拉开了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序幕。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尤其是,如今工业集聚区越来越多,统一管理和监测被提上了日程。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方向会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靠拢。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在未来3到5年内已经能够看到800亿到1200亿的投资空间,而且增长空间尤为乐观。技术、装备待提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有污泥干化焚烧法、污泥碱法稳定和干化法、污泥好氧消化法、污泥石灰除臭灭菌法、污泥好氧肥料法等技术。
我国重水轻泥的现象严重,污泥产量增长迅速,年产已经超过4000万吨(80%含水率),而不同区域污泥泥质复杂、差异大、含沙量高。对此,专家表示,污泥处理需要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卫生化及资源化处理处置,这五化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支撑。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污水处理率逐年增加例如,之前发布的水十条就曾强调,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除了技术层面要不断创新提升外,污泥处理处置行业还需要哪些方面来支撑呢?高长臣认为,政府部门也要提高污泥生产单位对污泥无序处理处置危害的认识,减轻政府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经济压力,依据地区污水含固率标准和谁制造污泥谁出钱治理的原则。我国重水轻泥的现象严重,污泥产量增长迅速,年产已经超过4000万吨(80%含水率),而不同区域污泥泥质复杂、差异大、含沙量高。
污泥处理需要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卫生化及资源化处理处置,这五化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因此,污泥处理处置亟须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我国污泥绿色低碳安全的理论体系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指导意见》指出,主要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创建百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然而,国家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越发趋严下,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仍堪忧。
最后,在污泥处理处置中,资源回收利用是关键,因此,在技术层面要创新。污泥处置率低近些年来,污水治理一直是环保行业中的重中之重,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2039座,比上年增加95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1491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2%,排水管道长度57.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6.9%。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污泥处理能力约为1300万吨/日,全国污泥处理率仅达到33%,有67%左右的污泥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包括城镇污泥处理中的评估方法及技术标准。
另外,重点推广先进高效低能耗污泥脱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高长臣告诉记者,虽然污泥是浓缩的污染源,但是,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硝酸盐和生物质资源,这些物质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其实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污水处理过程中,30%-50%的COD和40%-70%的有机物会转化到污泥当中,这部分非稳定状态的污泥很容易再次引起生物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记者注意到,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指导意见》表示,重点研发建筑垃圾施法分选、污染底泥治理修复等处理技术。
日前,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再次迎来政策力挺。戴晓虎告诉记者,污泥处理处置所面临的瓶颈有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缺乏评估验证、污泥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衔接不足、污泥处理处置标准、政策保障等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以及先进技术与突破前沿技术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及提升。临时处置手段的污泥占总量的1/3,还有10%的污泥去向不明。戴晓虎表示,尽管经过十二五的努力,但是污泥处置率还是很低。各地方政府在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时,应优先选择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延续一次能源使用寿命。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以及各科研院校对生态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也会不断呈现出来。
那么,污泥处理处置缘何普遍不高呢?在高长臣看来,由于极个别地方官员对污泥危害认识程度不够,很多经济落后地区污泥处理补偿费用极低,只够污泥运输费用,没有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费用。另外,有机质、含砂量也是制约污泥处理处置采用国际上传统技术中的一个瓶颈,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污泥处理处置的难度。
针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着技术落后、政策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曾建议,结合国际污泥处理形式及前沿技术,十三五期间,我国可以通过完善污泥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及政策,推广循环经济、重视污泥资源化处置概念及探索污泥资源化技术等手段促进行业发展。高长臣认为,由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自主研发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污泥主流处理处置技术仍然以美国的干化焚烧填埋和干化填埋技术方法为主。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堪忧 技术支撑或成最大短板虽然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越加趋严,但行业发展始终处在步履蹒跚的状态中。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是,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也产生了体积量大的污泥。
记者从工信部网站了解到,工信部对外公开征求对《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的意见。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技术滞后,也导致了大量的污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处置。一方面,污泥里面的盐水转移大概在20%、30%、40%,这部分转移到污泥当中去,结果污泥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处置,给节能减排打了折扣。另一方面,前期对污泥重视不够,说直白一点就是污泥的泥质、污泥的统计分析等方面缺乏。
例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如果以污水处理总量为480亿立方米计算,那么,含水量为80%的污泥就高达3000万吨。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污水处理率逐年增加。
因此,也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了二次污染。在污水处理费中加价污泥处理费,由污水处理统一收取后划拨给污泥处理处置企业。
据资料显示,不少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因污泥处置不及时,不合理,造成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滞留、厂区污泥堆积,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的现象。但是,仍无法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污泥处理处置困境。
技术、装备待提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有污泥干化焚烧法、污泥碱法稳定和干化法、污泥好氧消化法、污泥石灰除臭灭菌法、污泥好氧肥料法等技术。虽然在污泥处理中单项技术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其综合解决技术路线的集成水平还不够。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可以确定,当前,在处理处置污泥中,由于技术等方面还不完善,也造成了污泥处理处置难以形成产业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当前存在治水未治泥的现象,我国污泥未做无公害处理的城市及乡镇并不在少数。
那么,污泥在处理处置方面,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戴晓虎认为,首先,要补短板,针对十二五提出并示范的4条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开展全链条集成工程实证评估,突破处置与处理单元的衔接瓶颈,不但要解决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瓶颈,还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创新。高长臣说,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企业在项目用地价格、税费减免、立项等方面,政府应给予相应的帮助及建立相应的产业资金。
对此,专家表示,污泥处理需要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卫生化及资源化处理处置,这五化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支撑。资料显示,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后的产物,含有病原体、虫卵、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
再次,形成配套保障政策与价格补贴、激励机制,形成污泥处理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及管理体系,以此来推动污泥产业化应用。事实上,针对污泥处理处置,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华为政企业务主攻三条战线 将加速掘金中小企业市场-全球速读


湖南省公开征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线索 明确征集范围


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监视台积极开展夏季运兵保障


成都进近开展搬迁工作人机环境适应性考核


四川雅安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


西南空管局网络中心排查处置宜宾雷达传输故障


全球今热点:陕西汉中: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80万元


山东省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高杰受贿案一审公开开庭 焦点讯息


西南空管局网络中心完成IMC网管系统升级


民航局:4月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 较2019年增3.4%
